相遇

過去半年,團隊與義工們見證了兩位老友記洗禮,也接續送別了十一位老友記,有些是由病患陪伴到離開那刻,有些是默默地告別了世界。好一段時間,我們也無法道出心中那份嘆息,因為,我們曾經在板房裏有過美好的相遇,建立了一份珍貴的關係和感情。雖然道別很難,但我們卻深感有幸能陪伴親愛的他們走過人生,見證生命的盡頭不是灰飛煙滅,而是更多的紀念和感謝。
過去半年,團隊與義工們見證了兩位老友記洗禮,也接續送別了十一位老友記,有些是由病患陪伴到離開那刻,有些是默默地告別了世界。好一段時間,我們也無法道出心中那份嘆息,因為,我們曾經在板房裏有過美好的相遇,建立了一份珍貴的關係和感情。雖然道別很難,但我們卻深感有幸能陪伴親愛的他們走過人生,見證生命的盡頭不是灰飛煙滅,而是更多的紀念和感謝。
由無家到有家,由受助者到成為協會同工,原來一轉眼已經十八年了,時間確實讓我成熟了不少,協會服侍亦令我不斷成長起來。
思考異象偏離
我於2017-2018年完成了機構的核心價值研究。為何做這個核心價值藍本?這個源於我研究Dr. J. Robert Clinton的領袖理論時,發覺能「finishing well」- 終極無悔的領袖,多會有一套事奉價值或理念,原來事工亦然。當我看到Peter Greer於《Mission Drift, the Unspoken Crisis Facing Leaders, Charities & Churches》一書提到異象嚴重偏離的問題時,我也實在看到很多基督教背景的機構,會存在異象變質或偏離的問題,並且極之普遍。只是過程是溫水煮蛙不自知,到知道才覺為時已晚,想扭轉也得大費周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