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榜樣

去年10月, 其中一位「禧房」(有信仰元素的過渡性房屋)住客 Carly(英文老師幫忙取名)和32位母親參加了Hope of the City舉辦每週上兩堂的英文班⋯⋯
去年10月, 其中一位「禧房」(有信仰元素的過渡性房屋)住客 Carly(英文老師幫忙取名)和32位母親參加了Hope of the City舉辦每週上兩堂的英文班⋯⋯
2020年這幾個月,香港、甚至世界各地在疫情的陰霾籠罩下,人心惶惶,聽到看到往往都是些負面難過的消息。很多人對疫症的來臨很擔心,在環境中自顧不暇,但同樣地我們看見在患難中有不少如燭光般的見證,彷彿在我們城市的不同角落燃點起來。因此這期我們以「疫程」為題,訴說並數算疫症的過程中,我們經歷和看見的種種恩典。
在於協會同工、義工而言,剛過去的復活節不單是紀念耶穌受死、埋葬及復活的日子,我們更見證了三位老友記當天在不同堂會受浸,展開新生命的一頁。
當他們以為人生走到盡頭,彷彿再沒有一人可以依靠。這個時候,耶穌基督重燃他們的盼望,讓生命重新啟航。
「從前人哋睇我係過街老鼠,而家會叫我黎小子」,在協會10多年,每天上來中心的黎伯這樣說着。
「當我(在導賞團中分享)講自己故仔比中學生聽,佢哋聽得好留心,我會好開心」,住在板房的牛叔這樣說著。
「等我而家表演功夫你地睇」,一位曾經露宿街頭不和人溝通的老友記充滿自信地在同工面前表演。
是什麼讓他們轉變……?
暑假將至,意味着努力了一年的莘莘學子終於畢業了。而我,亦要為人生的一個階段畫上句號,展開新一頁!
真是造化弄人,幾個突如其來的變故,使我一下子陷入困境。從此,我四處流浪,靠親友的接濟來維持生活和醫療費用。不久,這種救急不能救窮的接濟也斷了,我連生存都成問題。
某日電話傳來一段訊息,內容問到是否認識一位老友?原來是一位傳道人想要尋找他。工作經驗告訴我需要謹慎回應並了解尋找老友記的原因,後來得悉有位女士要尋找她已失去聯絡30年的哥哥──阿榮。
因家庭問題,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女兒「流浪」,無依無靠,抑鬱、自卑、絕望。。。
來到「恩福之家」,感受到那從未經歷過的愛。
“這是一個家!把「恩福之家」當成我的娘家。” 雲英微笑著說。
17歲吸食白粉、20年來出入監房、露宿多年。。。
今天,他失去了左臂,行路一拐一拐的,卻仍堅持出隊探訪露宿者。
為何?
“因為我可以改變,同樣我相信,其他人也可以改變!”
“只要我仍可走動,我也會出去探訪”,玉權堅定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