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程

2020年這幾個月,香港、甚至世界各地在疫情的陰霾籠罩下,人心惶惶,聽到看到往往都是些負面難過的消息。很多人對疫症的來臨很擔心,在環境中自顧不暇,但同樣地我們看見在患難中有不少如燭光般的見證,彷彿在我們城市的不同角落燃點起來。因此這期我們以「疫程」為題,訴說並數算疫症的過程中,我們經歷和看見的種種恩典。
2020年這幾個月,香港、甚至世界各地在疫情的陰霾籠罩下,人心惶惶,聽到看到往往都是些負面難過的消息。很多人對疫症的來臨很擔心,在環境中自顧不暇,但同樣地我們看見在患難中有不少如燭光般的見證,彷彿在我們城市的不同角落燃點起來。因此這期我們以「疫程」為題,訴說並數算疫症的過程中,我們經歷和看見的種種恩典。
蘇家文傳道
感恩,去年10月20日至11月2日,參加了由伯特利神學院柏棋城市轉化中心舉辦的聖地考察團,再次踏足一片我很愛的地土—以色列。行程中還去了約旦和埃及,共
與15位當地的學者、宣教士、團體交流,嘗試從不同角度了解以巴衝突,一個長久以來備受國際矚目的議題。
最近社會流行了一詞名叫『手足』,意思不單是視對方為戰友,而是不可分割的一位,沒有了手腳就不能工作,不可稱為一個完整的人。這些年來,教會與協會也像『手足』般,關係密不可分。在這裡,很想與大家分享四個協會與教會這位『手足』共同經歷的故事。
這個春天,十多名無家者協會的老友記透過參與「同深童行夥伴計劃」,與數十名來自香港扶幼會則仁中心(小學部)的小學生進行了一系列的活動,開展了一場有趣而有深度的交流。
分享會於7月13日順利舉行,由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主辦,並由青山浸信會、柏棋城市轉化中心、城市睦福團契合辦,讓參加者對「禧房」概念和營運模式有更多認識。
社區營造是居民透過持續關注共同面對的社區問題,一同想象應對的方法;過程中居民會互相緊密地連繫,彼此為改善社區福祉出力。
在日常出隊探訪的晚上,義工們打開板間房街坊的房門,再仔細看看既狹窄又局促的房間裡,不時發現一隻隻呈扁平卵形及淺啡色的木蝨在佈滿一道道血跡的白色牆上緩緩地爬行。
在於協會同工、義工而言,剛過去的復活節不單是紀念耶穌受死、埋葬及復活的日子,我們更見證了三位老友記當天在不同堂會受浸,展開新生命的一頁。
哪裡是你的居所?或許是你的房屋或床鋪,但對於一群無家的朋友,目前的居所就是公園的長椅、街中的一角、天橋底下的空地、快餐店內的座位,甚或是心靈的深處。隨着城市急速發展,租金低廉的房間漸漸消失,導致部分人無法承受高昂租金,香港現時有超過一千名無家者持續面對無家的狀況。
協會幾位同工於4月參與由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籌辦的馬尼拉考察團,在9天裡走訪了超過三十多個當地教會、組織和基督徒領袖,學習當地城市轉化的經驗。菲律賓雖是亞洲第一個民主國家,但整體經濟運轉的成果只集中流向上層結構⋯⋯面對國家因貧富懸殊而衍生種種嚴峻的社會問題,當地信徒領袖如何迎難而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