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榮生命 以愛同展新里程

「從前人哋睇我係過街老鼠,而家會叫我黎小子」,在協會10多年,每天上來中心的黎伯這樣說着。
「當我(在導賞團中分享)講自己故仔比中學生聽,佢哋聽得好留心,我會好開心」,住在板房的牛叔這樣說著。
「等我而家表演功夫你地睇」,一位曾經露宿街頭不和人溝通的老友記充滿自信地在同工面前表演。
是什麼讓他們轉變……?
「從前人哋睇我係過街老鼠,而家會叫我黎小子」,在協會10多年,每天上來中心的黎伯這樣說着。
「當我(在導賞團中分享)講自己故仔比中學生聽,佢哋聽得好留心,我會好開心」,住在板房的牛叔這樣說著。
「等我而家表演功夫你地睇」,一位曾經露宿街頭不和人溝通的老友記充滿自信地在同工面前表演。
是什麼讓他們轉變……?
思考異象偏離
我於2017-2018年完成了機構的核心價值研究。為何做這個核心價值藍本?這個源於我研究Dr. J. Robert Clinton的領袖理論時,發覺能「finishing well」- 終極無悔的領袖,多會有一套事奉價值或理念,原來事工亦然。當我看到Peter Greer於《Mission Drift, the Unspoken Crisis Facing Leaders, Charities & Churches》一書提到異象嚴重偏離的問題時,我也實在看到很多基督教背景的機構,會存在異象變質或偏離的問題,並且極之普遍。只是過程是溫水煮蛙不自知,到知道才覺為時已晚,想扭轉也得大費周章。
漫畫取材自本會的惡劣居所外展服務,同工及義工定期到深水埗及長沙灣區的床位、板間房等,探訪街坊及提供支援。探訪期間常會遇到老鼠、曱甴、木蝨等不速之客,心臟弱點也會被嚇怕呢!住在其中的街坊更感困擾,真是「無覺好瞓」。
男宿舍日常— 取材自本會位於深水埗的男宿舍,三十多位男士一同生活的片段,從分享水果到彼此認識,誰說男士都是比較孤僻寡言呢?
真是造化弄人,幾個突如其來的變故,使我一下子陷入困境。從此,我四處流浪,靠親友的接濟來維持生活和醫療費用。不久,這種救急不能救窮的接濟也斷了,我連生存都成問題。
某日電話傳來一段訊息,內容問到是否認識一位老友?原來是一位傳道人想要尋找他。工作經驗告訴我需要謹慎回應並了解尋找老友記的原因,後來得悉有位女士要尋找她已失去聯絡30年的哥哥──阿榮。
感恩獲得社會福利署社會福利發展基金的贊助,協會於去年年初委託香港浸會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展開一項針對臨時/短期宿舍服務的「全人關懷服務模式成效」研究項目。
因家庭問題,單親媽媽帶著兩個女兒「流浪」,無依無靠,抑鬱、自卑、絕望。。。
來到「恩福之家」,感受到那從未經歷過的愛。
“這是一個家!把「恩福之家」當成我的娘家。” 雲英微笑著說。
17歲吸食白粉、20年來出入監房、露宿多年。。。
今天,他失去了左臂,行路一拐一拐的,卻仍堅持出隊探訪露宿者。
為何?
“因為我可以改變,同樣我相信,其他人也可以改變!”
“只要我仍可走動,我也會出去探訪”,玉權堅定的說。
不論是對人的信任、與家人的關係,還是自己的生活,
因著愛,一切都可以重來!